田螺池里很多蚂蟥咬死很多田螺,请教各位大神帮忙想想办法消灭蚂蟥还不伤害田螺?
办法很简单,弄一些小铁板,罐头瓶盖那么厚薄就可以,面积在大一些。帮上肉以后,肉朝下放在水边,晚上就有很多蚂蝗来吃肉,都聚集在盖子上。然后把盖子上的蚂蝗刮到桶里,晒干以后可以卖了。很贵的。记得一定带胶皮手套。
这确实是一个难题,因为既要杀死蚂蟥,又不能伤及田螺。在我们这里,鱼塘养鱼的人会在鱼塘里少量投放一些红腹枪鱼,让枪鱼把鱼塘里的蚂蟥吃掉,但红腹枪鱼是一种极为凶残又极为贪吃的食肉鱼类,恐怕也会把你养的田螺吃掉一些,但投放小枪鱼应该没多大问题。
金钱蛭养殖方法?
1)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为3-5个月,便可上市,有两个快速生长期(6—7月,9月),8月到泥里,生长缓慢;
(2)饵料主要摄食螺类(田螺),蚯蚓,鱼,青蛙,禽畜等动物的血液,人工饲养还会添加米糠等
(3)水蛭是变温动物,其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水蛭的生长发育直接受到环境温度的制约。水蛭的适宜生长水温是10-35℃,最适生长水温25℃。在25-30℃,生长最快;2—lO℃是它的适宜休眠温度。
(4)水蛭要求水和土壤中性偏酸,pH值6.5-7之间,肥水透明度在 20-30厘米。水土碱性不能过强。对水源要求不严,在污水中也能生长。
(5)雌雄同体,异体交配。外***雄性在第11节,雌性在第12节。繁殖期标志:生殖带会变黄,***越明显,越快产茧,产茧后***褪去。3~4月产卵,一般产卵莹1~4个,每个卵莹可繁殖60~80条幼蛭,夏季是其繁殖旺季,也是捕捉的最佳季节;4~10月,水蛭卵莹外呈海绵状,多产在半湿不干的沃土中,因此饲养水蛭的水田、水池不宜大、深,雨天要注意排水,水位不要浸过土面,否则卵易死。
(6)有脱皮习性,与生长没有直接关系
(7)江苏地区4月中下旬产茧(2-3cm,棕红色,有白色泡沫),5月底出苗。每条水蛭产2-3个茧,最多5个,最多70-80条/茧。苗的数量与茧的大小有关。小苗养殖期需要附着基。
菲牛蛭养殖过冬技术?
①干池越冬:在人工养殖情况下,如外界温度低于10℃时,将池里水排干,在养殖池的上面和四周盖上一层稻草或塑料薄膜保温保湿,如遇阴雨冰冻天气,池内确保无明水出现。
待翌年气温转暖后,水蛭(菲牛蛭)能很快地出来活动、取食。这种自然越冬法,能避免大批水蛭(菲牛蛭)冻僵或死亡,也节省费用、省力,适合于大面积商品水蛭(菲牛蛭)的养殖。
②池内保护越冬:把种水蛭(菲牛蛭)放在塑料薄膜棚内越冬。在池、沟的顶上用竹子或钢筋搭建成“人”字形顶棚,高度不宜过高。上面盖两层塑料薄膜,与池边连接成一密封的保温罩,利用充足的阳光取暖保温。
在四周用泥将薄膜密封,薄膜上再盖一层疏网,以防大风把薄膜吹翻。棚四周要筑排水沟,防止雪水大量流入棚内。
菲牛蛭和宽体金线蛭哪个好养殖?
宽体金线蛭好养殖
宽体金线蛭的身体比较大,略呈纺锤形,扁平,长6-13厘米,宽0.8-2厘米,背面的颜色为暗绿色,由6条细密的黄黑色斑点组成纵线,背中线条较深。宽体金线蛭主要生活在水田、河流、湖沼中,不吸血,主要吸食水中浮游生物、小形昆虫、软体动物的幼虫及泥面腐殖质等,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菲牛蛭好。
菲牛蛭在广西俗称金边蚂蟥,广泛的分布在中国南部、菲律宾、中南半岛、印尼、马来半岛、印度、孟加拉、以及斯里兰卡,在美国南部和中美洲地区也有作为入侵物种存在的种群。它们是一种大型水蛭,在饥饿的状态下成体体长约4-12cm,体宽则一般不到2cm。但是,当它们完全“吃饱”的情况下,身体的宽度则会大幅增加。
医蛭容易养殖吗?
医蛭是不容易养成
医蛭虽然有很强的生命力,但是如果不按照正确的方式饲养,还是会发生病害的,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医蛭发病呢?下面我们就来简单看一下。 1、首先就是温度的影响,昼夜温差加大,那么就容易导致抗病的能力下降,在寒冷的时候没有及时***取保温措施,引起受冻的情况,那么也会发病死亡,夏季温度太高,太阳直射,也容易引发生病。 2、密度过大,日本医蛭养殖在密度上也是有要求的,如果温度比较低的时候,是可以适当加大一点密度,但是温度比较高,那么就要给日本医蛭一定的空间,日本医蛭大量繁殖,容易导致水体不足,相互残杀等现象。 3、水质恶化,池中的排泄物比较多,加上水温增高,不及时换水,水质恶化,也会引起传染性疾病。 4、营养不良,养殖密度太大,饵料分配不均匀,那么就容易导致体质的下降,感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