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是什么水果?
佛手是水果。
佛手属于芸香科柑桔属植物,别名有佛手柑、五指橘、蜜罗柑等。佛手的果实在成熟时各心皮分离,形成细长弯曲的果瓣,状如手指,故名佛手。佛手柑常被大量制作成凉果食用及出售。中国长江以南各地有栽种,南方各省区多栽培于庭院、果园中。浙江、广西、安徽、云南、福建等省区也有栽培出产。其中浙江金华佛手,被称为“果中之仙品,世上之奇卉,雅称“金佛手。
佛手柑与柠檬的区别?
佛手柑和柠檬是两种不同的柑橘类植物。它们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种类区别:佛手柑,又称佛手,属于芸香科,与柑橘类植物有相似之处。而柠檬则属于柑橘科,更为常见。
2. 外形区别:佛手柑的外形与柠檬相比有明显的区别。佛手柑的果实呈弯曲状,形状独特,果皮呈黄色或绿色。柠檬的果实则为圆形或椭圆形,皮色通常为***。
3. 味道与用途:佛手柑的味道酸甜而苦,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和橙甙等成分。它主要用于药用,具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等功效。柠檬味道酸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C 等营养成分,常用于饮料调味、烹饪和糕点制作。
4. 产地:佛手柑的原产地为意大利,而柠檬的原产地为东南亚地区。
5. 产量与种植:佛手柑产量较高,种植范围较广,在我国南方地区有大量种植。柠檬产量相对较低,但全球范围内都有种植,尤其是气候温暖的地区。
总之,佛手柑和柠檬在种类、外形、味道与用途、产地以及产量与种植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
佛手柑的品种有哪些?
品种按花色可分白花和紫花两种。白花中又可分为大型品种与小型品种两种,前者树形高大,耐寒性强;后者树形小,枝条下垂,需架支柱,抗寒性差,但果实香味浓,成熟早,多为拳状,大都来自金华地区,常供应市场。
白花佛手,红花佛手。
佛手为芸香科植物佛手的果实。果实在成熟时各心皮分离,形成细长弯曲的果瓣,状如手指,故名佛手。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丈余,茎叶基有长约6厘米的硬锐刺,新枝三棱形。单叶互生,长椭圆形,有透明油点。花多在叶腋间生出,常数朵成束,其中雄花较多,部分为***花,花冠五瓣,白色微带紫晕,春分至清明第一次开花,常多雄花,结的果较小,另一次在立夏前后,9-10月成熟,果大供药用,皮鲜***,皱而有光泽,顶端分歧,常张开如手指状,故名佛手,肉白,无种子。
通常用作中药,或因其果形奇特,而作为观赏植物。佛手柑被大量制作成凉果食用及出售。
佛手柑种植全过程?
- 繁殖方法:佛手虽然结果,但没有***,所以只能***用无性繁殖。
- 选盆和配制营养土:选择透气透水性好的泥瓦盆,盆径25~30厘米,高不低于l8cm,盆底部应有3个排水孔。佛手柑是浅根性、嗜酸性植物,喜疏松肥沃且排水良好的偏酸性土壤。一般用腐殖土、河沙和泥炭土按照6∶3∶1的比例混合,外加适量饼肥或骨粉作为基肥。
- 上盆:将佛手柑种于盆中,上盆后要浇定根水,然后放置在阴凉处养护,避免阳光直射,待其成活后再移至阳光充足的地方。
- 施肥管理:佛手柑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肥料的需求不同。在春季拍摄期间每周施用一次肥;在旺盛的生长期(6月中旬到7月中旬),每周施用两次肥,主要使用磷钾肥,少施氮肥,每月施用2-3次。
- 浇水管理:根据季节变化决定浇水的次数,平时可3-5日浇一次水,4-5月气温渐高,植株生长加快,需水量增大,应每日浇一次水;夏季炎热,蒸发量大,要早晚各浇一次。
- 整形修剪:整枝修剪一般在春季进行,剪除枯枝、过密枝、病虫枝等,并剪成均匀对称的树形。春季新梢15-20厘米时,及时摘心,以利于花芽分化。
- 光照管理:佛手柑需要晒4个小时以上的光照,最适宜的温度范围是18°C至27°C。
- 病虫害防治:为害佛手的病虫害主要有红蜘蛛、蚜虫、介壳虫及煤烟病等。当温度高、湿度大、通风不良时红蜘蛛、介壳虫发生严重,可用灭扫利等低毒农药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