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养殖总硬度多少为正常?
总硬度:对虾养殖来说保持在80~120比较适中,
一般情况总硬度过低加二氯化钙调节,总硬度过高用小苏打调节。
盐度:适当的盐度下虾抗病能力增强,对于盐度的调节通过换水容易解决,但是换水总的原则是日换水量占池塘水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下。
对虾养殖总硬度250mg/L以上为正常。
用于养虾的水的总碱度为80以上,当低于80或高于400时,就要想办法来处理了。
水的硬度是指溶解在水中盐类物质的含量,即钙盐与镁盐含量的多少,含量越高,表明水质硬度越大,硬度高的水质,称为“硬水”,硬度低的水质,称为“软水”。
当水质硬度过高时,可以添加适量的硬度降低剂,或用阳离子交换树脂进行预过滤,可以彻底软化水质硬度。
虾塘里有好多红虫对虾苗有害吗?
不知道题主说的红虫是哪一种,如果是枝角类的话,过多会有几方面影响:第一,红虫会吃一部分浮游植物,比如藻类,水难肥。第二,争夺虾苗生存空间,第三,消耗池塘中溶解氧,最终氨氮和亚硝酸盐超标,影响虾苗成活率。建议处理方法:减少或停止虾料的投喂,连续三天晚上手电筒观察其数量变化,如果没有明显减少,使用安全的杀虫剂杀灭。
红虫是一种水下***,属于卵类,而且繁殖率惊人,红虫会在水第以最快的繁殖率生殖,水下就容易出现红虫灾,时间长了鱼会有病,身上出现红斑或溃烂.红虫大量在水下繁殖,容易出现经常说的"水太肥了",就是指红虫等水下寄生物太多,多养些杂鱼如鲫鱼、白鱼条等,它们会吃掉红虫的。多注意水质,
虾塘里有好多红虫对虾苗有害吗?不知道你说是不是小龙虾塘,嗯好多,多到什么程度,超过了正常情况是需要***取措施的,因为像这种水生动物,一样会消耗水中的溶氧,还会捕食水中的水藻,大量爆发易导教虾塘缺氧,下面教大家二个方法面对泛滥的红虫。
红虫主要就是摇蚊产在水中的幼虫,也属于浮游动物的一种,是小龙虾的一种天然饵料。其体细长,胸部较头部及腹部宽大,活动时身体左右摇摆剧烈。其实也是可以作为小龙虾一种荤类饲料来源的,如果虾塘红虫泛滥,我们可以***取停止喂食的方法,使饥饿的小龙虾去捕食红虫。如果这样可以控制住红虫的数量,应该是最好的办法。
另一外一种就是在使用上面的方式控制不住其爆发的速度下,***取的另外一种方法,就是晚上在池塘装一盏灯,利用其趋光性的原理,用手抄网对红虫进行人工捕捞。捕获的红虫可以投放到没有红虫的虾塘或鱼塘,供鱼虾食用。
总之,红虫的大量爆发和水肥也有一定的关系,摇蚊喜欢将卵产在比较肥的水域,我记得我家以前的猪尿水池,就是小红虫的天下。如果是水肥过度引起的,建议可以换几次水,每次换1/3,以降低水的肥度。再***取上面的措施,对大量的红虫进行处理。
水产乳酸菌可以长期拌料喂虾吗?
乳酸菌以饲料为营养物质进行生长繁殖,并对饲料的相关成分进行分解产生代谢物。
微生物的生长过程改变了饲料的营养组成(尤其是维生素),且加水发酵过程中,有可能带入杂菌,甚至培养出有害菌。发酵看似很简单***都能做,但是整个发酵产物的好坏可是千差万别。发酵质量好坏至少受以下因素影响:
一、温度:夏天气温高,发酵快,保存时间短,冬天温度低,发酵很慢,甚至可能没发酵;
二、发酵时间:同一批次产品,今天用和明天用或甚至上午用和下午用质量都不同,因为发酵一直在进行。稍不小心发酵过度,即可能成为发霉,一旦变质,不仅没有保健作用,甚至有毒有害。
三、发酵菌种及培养基:使用乳酸菌、EM菌或酵母菌等作为菌种发酵时,因各菌种生长代谢产物不同,导致“发酵料”营养组成不同。
四、发酵条件:整个发酵过程是否能做到控温、防杂菌等直接关系到发酵的成败。
所以,要长期使用,对虾还是不好的
乳酸菌是水产常用益生菌,通常以内服为主,起到保护肠道、促进摄食、预防病害的作用,外泼经常和其他益生菌配合使用,水产上经常用的EM菌中就含有许多乳酸菌。
乳杆菌属的特征:细胞形态多样,一般成对或成链,不运动,运动者则具有周生鞭毛,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微好氧,接触酶阴性,无细胞色素,生长温度范围2-53℃,最适温度是30-40℃,耐酸,最适p H通常为5.5-6.2,在p H值为5或更低的情况下都可生长。
乳酸菌需要的营养源是:
①有机碳源(红糖,葡萄糖,蔗糖,糖蜜,水体中有机碎屑,有机碳水化合物,死亡鱼虾,死亡藻类、残饵,鱼虾粪便等),是异养型的
②能量也来自于这些有机碳源
③矿物质,微量元素
④氮源(氨氮,硝酸盐,氨基酸,肽,其他无机氮源,和有机氮源等)
⑤其他如温度和水等
我们养殖户无法做出乳酸菌菌种,只能进行菌种的扩培工作,正常1kg菌液+1kg红糖+10k***密闭在容器内,阳光照射,温度适宜,4-5天即可,打开闻到有酸香味,即为制作成功,但是扩培由于设备、环境条件、操作细节等因素限制,无法达到养殖户的理想效果,适合大水面水库或养殖面积较大的农户,节约成本;如果养殖高附加值的虾蟹类,建议使用市面上的成熟产品,比如乾界乳酸菌。
可以的,我国作为世界第一的水产养殖大国,占据着世界水产养殖总量的61.7%(印度产量占比为6.3%,越南以及印尼水产养殖量占比为4.6%,图1)。在2014年的水产品总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6450万吨,比上一年增长4.5%,其中养殖水产品总量为4762万吨,占总量的73.8%,同比增长4.9%(图2)。如此高速增长的背后是沿海水域及沿海滩涂水源环境的极大污染作为代价,日益增多的虾塘和鱼塘,使得沿海生态***持续的被过度开发和利用,并反过来使得水产养殖尤其是对虾养殖在近些年来发病率居高不下,各种之前闻所未闻的病症如早期死亡综合征、传染性皮下造血组织坏死症及对虾肠孢子虫、白便等。为了应对这些疾病,各种各样的杀菌、消毒药物包括抗生素在内被大量而广泛的滥用,不仅对养殖水体造成更深层次的药物残留的污染,同时也对对虾这一产业的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敲响了警钟。如何能够保证养殖过程中养殖废水的可循环利用或者能够降低水***的用量成为摆在广大水产从业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因此国内外的众多研究学者对益生菌在养殖水环境的调节控制方面做了较多的研究,并取得了不错的应用效果。“有益菌”的概念最早于1***4年由Parker提出,认为其为对肠内生物有益的生物或物质。后来经过诸多学者的不断修正和补充,最终在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将其定义为:在使用量达到一定水平时,可以对生物的生理健康产生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并且认为其可以通过一种或者多种方式对生物起到有利作用。有益菌已经在水产养殖实际生产中得到大规模的应用,在优化养殖环境、促进养殖动物生长、提高养殖动物抗病力等方面效果显著。当前,经常用于对虾养殖中有益菌包括芽孢杆菌,光合细菌、乳酸菌和硝化细菌等,每种益生菌由于其不同的作用特点及作用机理而在水产养殖中发挥着各自不一样的“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