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口鱼的养殖方法?
1.修建池塘
马口鱼池塘养殖的面积以3~5亩为宜,便于投饲、捕捞等操作。选择高1米,水深一般0.5~0.8米,在水池底部中间设置排水孔用于排水,池底放置底充氧设施用于增氧,亲本培育池上覆渔网防止马口鱼跳出池外。
2.投喂管理
马口鱼苗的放养密度30万~50万尾/亩,放苗后第2天开始泼洒豆浆,每天2次。7天后投喂蛋白质水平45%以上的开口粉料,日投喂量为1~2千克/亩,分早、中、晚3次进行沿塘投喂。成鱼视水质、天气及鱼的吃食情况,每天投喂2~3餐,按早、中、晚沿池塘四周投喂。
3.日常管理
马口鱼养殖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大小分化,水花养殖1个月后一般进行1次分养操作,适当降低放养密度。做好池塘的肥水,避免冬季分养。马口鱼生长速度较快,一般经过10个月以上的养殖即可达到商品鱼规格。
马口养殖环境?
(1)马口鱼是一种溪流性小型鱼类,较多生活在水温较低的山涧溪流中,有水流和水草的水体中上层,有较高的水质要求。
(2)马口鱼游动较为敏捷、善长跳跃,十分贪食,是一种偏肉食的杂食性鱼类,以水体中的小鱼和水生昆虫等为食。
(3)马口鱼在食物不足时会摄食草籽、树籽、水藻及商品饲料等,在养殖中,可用人工配合饲料来驯化养殖。
马口养殖?
马口鱼要注重稀有基因个体的发现和保护,一方面对其实施特别的繁殖保护,防止随机漂变造成基因型的丧失;
另一方面将其纳入到繁殖群体中,使其携带的稀有基因能在群体中扩增。在马口鱼的人工扩增养殖活动中尽量避免近亲繁殖,扩大基因交流。
1.马口鱼具有生长快、繁殖力高的分布广泛的特点,快速的生长和繁殖,提高了马口鱼种群对基因池中新突变的保持能力。如某一处出现新的突变,这种新突变的基因相对比较容易在群体中扩散和积累,使新突变在种群基因库中得以保存,进一步丰富了基因类型的多样性。
2.马口鱼分布范围宽广,南至珠江,北至黑龙江都有分布。在过去的2000多年里,中国的主要水系,如长江、黄河和珠江曾经通过人工运河相联系。水系的连通可能为分布于各水系的马口鱼提供基因交流的条件,而广泛的基因交流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个体之间的差异。
3.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由于马口鱼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人们能在引种家鱼时,会附带上马口鱼,这也会增加各地马口鱼之间基因交流的机会。
广东马口鱼养殖周期?
四到五个月
马口鱼苗小鱼种经过30天饲养。有的鱼生长快而有的鱼生长慢,为了使长得慢的鱼能正常生长,必须及时将大、小鱼分开。捕捞方法有带水捕捞和干塘捕捞两种。干搪容易损伤鱼体,不宜***用。带水捕捞是用围网让围住的鱼自动进入网箱,然后用手将大小不同的鱼分开。操作时,动作小心,以免损伤鱼体。体长达到15厘米以上的鱼,可以转移到其他水面养殖成鱼或向外销售。体长在15厘米以下的鱼,将规格差别较大的鱼分成2—3个等级,分别放至各个池塘中继续培育,直到大部分鱼的体长达到]5厘米时,再一次进行分鱼和转养。
溪哥马口怎么养?
马口鱼苗种培育适宜1~3亩的土池,全池搭设防鸟网。放苗前池塘经曝晒,并用漂***、生石灰或茶籽饼等进行消毒,清除野杂鱼和其他凶猛性鱼,再用100目网袋过滤进水。进水后用有机酸解毒,生物肥或发酵豆浆等进行肥水,确保放苗时水体中有轮虫、枝角类等天然生物饵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