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养殖泥鳅?
建池条件:泥鳅一般以单养为好。池塘要选择在向阳近水、便于管理的地方,面积一般为100平方米左右,池深80厘米,池壁要夯实,有条件的可用水泥抹光。进出水口要以铁丝网拦挡,防止泥鳅外逃。由于泥鳅有逆水上游的习性,泥鳅池四周沿口要高于池外地面,不能让地面水直接流入池内。池底宜挖面积4平方米、深50厘米的鱼溜3~4个,以利于泥鳅在盛夏水温过高时避暑。池内铺含有机质多的黏土或肥泥,厚约15厘米。
池水深度为:春、秋季30厘米,夏季50厘米。池内要种植水生植物、藻类等,以利于泥鳅生长。
培育肥水:放养泥鳅前应施足基肥,每100平方米泥鳅池均匀撒施干鸡粪40公斤,也可将鸡粪集中堆放在鱼溜内,让其发酵腐烂。水的透明度以20厘米深为宜。
放养规格:选用3厘米长的泥鳅,每100平方米泥鳅池放养15~20公斤。如有流水条件或饲养管理水平较高的,可适当多养。
饲料投喂:泥鳅是杂食性鱼类,除施肥外,应投喂动物性饲料(如蝇蛆、蚕蛹、蚯蚓、螺蛳及畜禽屠宰下脚料等)和植物性饲料(如豆渣、麦麸、米糠、豆饼等),要定时、定量、定位投喂。泥鳅的食欲与水温有关,水温在20℃以下时,以投喂植物性饲料为主(约占70%~80%);水温在20℃~25℃时,动、植物性饲料各占50%;水温在25℃~30℃时,动物性饲料应占60%~70%。每天投喂量一般为泥鳅总体重的8%,水温高时,可增至15%。可于每天下午1次投喂,也可分早晚2次投喂,以次日早晨略有剩食为度。
日常管理:注意经常换水,保持良好水质。经常堵漏洞,保水位,防泥鳅逃跑。经常施入有机肥,保持肥水。夏季在鱼溜上搭棚遮阳,冬季浅水或排水越冬。泥鳅在5℃以下时不再生长,即可收获。
养殖泥鳅一定要有干净的水源,并且水源还要离池塘很近。然后就是挑选健康的泥鳅苗,将泥鳅放在淡盐水里面,行动自如的就是好泥鳅。
池塘需提前用石灰粉消毒,要保证池塘的水温不超过30度,夏季高温用遮阳布遮阴,每天固定两次喂食,若吃的很快就需要加喂一次。
养泥鳅技术包括场地选择、池塘建设、放养鱼苗、配置饵料和养护管理等方面。
选择水***丰富、有黏性腐殖土的池塘养殖泥鳅,池塘面积以150-250平方米较好,水深应保持40-50厘米。池底要铺20厘米左右厚的肥泥,池壁和底部要夯实捶紧,进出水口要装防逃罩。放养前要进行清塘消毒,每亩放养鳅种2-3万尾。投喂人工饲料,投喂量可依季节不同而异。水温保持在22-28度,每天打扫饵料台。
1、建设场地
泥鳅人工养殖时,选择水***丰富、有黏性腐殖土、排灌方便的池塘,在进出水口位置用细孔的铁丝网拦截,防治泥鳅逃跑,放入育苗前清塘,用生石灰粉或漂***撒施消毒,重新加水后种植莲藕等作物。
2、放养鱼苗
泥鳅要挑选大小几乎相同、表面无伤、有活力的鱼苗,放养前在池塘中撒入少许肥料和浮游生物,放养时用食盐水清洗杀菌后放入池塘,放养密度大约在每亩5万尾左右的鱼苗。
3、配制饵料
泥鳅属于杂食性鱼类,会摄食浮游生物,也会摄食藻类,人工饲喂时以蛋白质丰富的精饲料为主,搭配水蚯蚓等动物性食物,在池塘中设置3-4个饵料台,每天定时喂食2-3次。
4、养护管理
泥鳅养殖期间需要定期换水,保持水中的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每天清理和打扫饵料台,减少细菌滋生,水温保持在22-28度最佳,另外在泥鳅的繁殖季节,亲鳅产完卵后及时捞出鱼卵,以免被泥鳅吃掉。
如何养殖泥鳅?
方法多样,但总体需要注意的几个步骤是:养殖池的准备,水的处理,泥鳅的选种和饲养管理。
首先需要准备一个充足的养殖池,大小要根据泥鳅的数量和大小合理安排。
其次,水质的处理也非常关键,泥鳅需要新鲜的水源和合适的水温。
接下来就是泥鳅的选种和饲养管理,要选择健康的泥鳅,并按照科学的饲养方式进行管理。
比如,要注意泥鳅的饵料、喂养量和时间等方面。
总体而言,泥鳅的养殖需要细心耐心,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可以提高养殖效率和泥鳅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