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土地和二级土地是土地类型?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借鉴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国家新颁布的《土地管理法》,科学地将我国土地分为三大类,即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土地管理法》定义:"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为了更有效地管理土地,在上述三种分类的基础上,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根据土地的用途、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等因素,将我国土地分为了12个一级类、56个二级类。
12个一级类土地是: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
根据《土地管理法》,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土地的分类和规划用途?
第一类:个人和单位使用集体土地的占有、使用和收益就是土地使用权;第二类:依法利用国有土地取得出租、出让、入股等,向***补交土地出让金之后,才可以转让、出租、抵押等这就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土地的用途分为下面几种: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和养生休闲用地等等。
土地类型划分的意义?
土地分类(Land classification)是土地科学的基本任务和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土地***评价、土地资产评估和土地利用规划研究的基础和前期性工作。土地分类是土地类型的划分,其理论是建立在类型学基础上。其分类单位是从区域土地个体单位所具有的相似属性中归纳出来的,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
单位级别愈低,分类标志的共同性或相似性则愈多,级别愈高则共同性愈少。
土地利用分类标准?
土地利用分类土地利用空间地域组成单元的过程。这种空间地域单元是土地利用的地域组合单位,表现人类对土地利用、改造的方式和成果,反映地土地的利用和形式和用途,土地利用分类是为完成土地***调查或进行统一的科学土地管理,从土地利用现状出发,根据土地利用的地域分异规律、土地用途、土地利用方式等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按照一定的层次等级体系划分为若干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别。
土地分类三大类是什么时候颁布的?
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分三大类,即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土地利用方式就是通常所说的土地用途,是在三大利用类型基础上对土地用途的进一步细化分类。包括十二个一级类,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在一级类下面又衍生N多个二级类。详见《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