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
室内的养蛙池,一般面积10~20m2不等,要有自来水或井水能通向各池,以便换水和冲洗。为了节约面积,充分利用空间,可***用多层次的立体养殖结构,一般以2m为一层,空间层以水泥预制板架设而成,层与层之间设置楼梯,以便上下操作管理。各层的结构设施均相同。成蛙养殖的日常管理大体与幼蛙相同。但放养密度不同,体重达100g以上的蛙,每平方米放养50只,可以一直养到商品规格。若放养时的体重不到100g,密度可稍大些,以后随着蛙体的生长,逐步将生长迅速、个体大的蛙,筛选分级饲养或销售,同时也可降低该池的密度。
步骤/方式一
选场地以及建蛙池:在水源充足且干净的地方建立养蛙场,蛙池一般为长方形,面积为100平方米并将其平均分成4个小池,池边需用40目的筛绢网围好。
步骤/方式二
放养管理:先清池消毒,将幼蛙消毒后便可放入池中,放养密度一般为60-80只/平方米
步骤/方式三
饲养管理:以浮水性配合饲料为主,投喂量以能在半小时内吃完为宜。
1、蛙池建造
每100平方米为一个大池,每个大池平均分成四个小池。池边用40目的筛绢围好,筛绢高出池底1米左右,筛绢底部20~30厘米埋入池中,池埂高40厘米,池坡比1∶3,水位30~40厘米,水体深度不低于20厘米。
2、苗种放养
牛蛙放苗前每亩用生石灰50~75公斤或漂***10~15公斤进行消毒,清塘消毒后10天即可放苗,幼蛙放养前用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10~20分钟,幼蛙期60~80只/平方米,成蛙期30~40只/平方米。
3、饲料投喂
饲料以浮性配合饲料为主,投喂前半小时先将配合饲料用水泡湿,促使软化膨胀。日投喂量为在池蛙总量的7%~15%,并根据气候、水质及残饵等情况适时调整,投喂量以半小时内吃完为宜。
4、分级饲养
因为牛蛙生长速度很快,摄食量差异会导致牛蛙生长不平衡。当牛蛙个体相差达到2倍时,且供食量不足的话,那么会出现大吃小、强凌弱的现象,这就很影响牛蛙成活率,因此大家一定要做好分级饲养。幼蛙饲养阶段,每月分级一次。
5、巡池检查
每天早、中、晚各巡塘1次,防止牛蛙外逃,流水保证24小时不间断,每天换水率达到300%,排水口处可用塑料插管的升降来控制水位的高低,一般池塘水深30~40厘米。发现牛蛙摄食雨活动有异常及时***取措施。
牛蛙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如下
蝌蚪管理:蝌蚪可以说是牛蛙的最初形态,而我们在管理蝌蚪的时候,一定要定期的做好巡查方面的工作,也要做好观察蝌蚪的活动情况与蝌蚪进食方面的情况,然后我们在做好一定的记录。
1、养殖地:养殖牛蛙需要选择光照充足、水源充足、地势平坦的地方。
2、温度:生长温度需要控制在25℃左右,适宜的温度有利于牛蛙生长发育。
3、保温:冬季需要做好保暖措施,建塑料大棚、建蛙巢、引用地热水等,使其安全越冬。
幼蛙体质比较脆弱,惧怕日晒和高温干燥,因此幼蛙池必须设有遮阳棚。遮阳棚一般用声苇席、竹帘搭制,面积宜比食台大1倍左右,高度高出食台平面0.5-1米即可。也可***用黑色稀编的塑料网片架设在幼蛙池上方1-1.5米处遮阳。
在幼蛙池边种植葡萄、丝瓜、扁豆等长藤植物,再在离幼蛙池水面1.5-2米高处搭建竹、木架,既为幼蛙遮阳,又能收获作物。
在人工高密度饲养下,幼蛙的生长往往不一致,蛙体大小相差悬殊。因此,在幼蛙饲养期内要经常将生长快的大蛙拣出,分池分规格饲养,力求同池饲养的幼蛙生长同步,以避免“大吃小”现象发生。
牛蛙的饲养管理方法是什么?
1.幼蛙饲养。幼蛙池面积一般以20~50平方米的长条形泥底水泥池为宜,池深0.8~1米。池中设立陆岛,配备2~3个饲料台及遮阴棚。池四周为陆地,供幼蛙栖息,面积为水面积的1/4以上,并种植多叶植物,池中种植水生植物。池壁设置一些人工洞穴,有利于幼蛙越冬,并满足其穴居的生活习性。为防蛙逃跑和敌害生物的侵入,在蛙池周围须设置防逃设施。
放养前10天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放养前2天先注水20厘米,以后慢慢提高水位。放养密度为:刚变态的幼蛙100~150只/平方米,或体重25~50克的幼蛙80~100只/平方米,并随着其个体的增大而相应减少放养密度。
刚变态的幼蛙应继续投喂1~2天活饵后再开始驯食。先将活的小杂鱼放入饵料台,调整其高度,使小鱼只能横卧蹦跳而不能游动,引诱幼蛙前来摄食,2天后将鸡、鱼等的肉或内脏切成条状混在活饵中投喂,大小以幼蛙能吞食为度;然后将人工饵料制成大小合适的软颗粒状,慢慢地扔到饵料台上,或直接投喂膨化饵料,引诱幼蛙摄食。
昆虫是幼蛙较理想的饵料,因此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在池上面安装双层的黑光灯,诱集昆虫以供幼蛙摄食;但主要是投喂人工饵料,每天投喂1~3次,每次投喂量以牛蛙1小时左右吃完为度。
饲养期间要定期换水,每周换水2~5次,每次换水量5~20厘米,并保持一定的微流水;每月定期泼洒一次15毫克/升浓度的生石灰,以保持水质清新;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分级培育,防止自相残杀;每天巡池3次以上,观察幼蛙摄食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取措施。
2.成蛙养殖。成蛙养殖多为土池,其形状和构造与幼蛙的相同,面积为200~1000平方米,防逃网较高(1.2~1.5米)。放养密度应根据放养的规格而定,放养体重30~100克的蛙种一般为20~50只/平方米,饲养过程中应定期分级分池稀养。日常管理基本上与幼蛙饲养相同。成蛙摄食量大,换水量要比幼蛙的大,夏季水温高时,最好每天换水1~2次,每次换池水量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