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吃什么和养殖?
泥鳅是杂食性动物,并且泥鳅不同生长阶段食物是不完全一样的。体长5厘米以下的鳅苗主要是以食动物性饵料,如轮虫、角类、还有浮游生物,体长在5到8厘米时,除了食小型甲壳动物、还有昆虫幼虫之外,还有高等的水生植物,还有其它的有机碎屑,都是泥鳅的主要食物。
1.泥鳅苗投放
4月份前把体长4-7厘米的上年苗养殖到下半年的10-12月份收货,鳅种放养前用3%-5%食盐水消毒,以降低水霉病的发生率,浸洗时间未5-10分钟。
2.水质调节
池水水深保持在10~20厘米,以后随着鳅种的生长,逐渐加深水位到应有的深度。炎热高温时可加深一些,并经常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环境。天气闷热时,可以增加增氧机。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投喂米糠、豆饼、豆渣、血粉、麦麸等。
4.投喂技巧
池塘饲养泥鳅,鳅苗下塘后2天内不投饲料,等鳅苗适应池塘后再投饲料。做到定时、定量、定质、定位。
5.日常管理
要做到“二防、二勤、三早、四看”,即防逃、防病,勤巡塘、勤作日记,早清塘、早开食、早放养(延长泥鳅生长期),看泥鳅活动和摄食情况、看天气变化情况、看水质变化情况、看季节变化情况等决定饲料投喂量。
6.病害防治
力争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定期用生石灰、漂***全池泼洒,可以改善水质和预防鱼病的发生。要及时清除鳅池中的水蛇、水老鼠等敌害生物。
7.适时捕捞
秋末冬初,水温降至10~15℃,泥鳅摄食量降低,即可进行捕捞。一般多***用排干池水进行人工下池捕捉的方法。
小泥鳅养殖?
步骤/方式一
池塘条件
池塘养殖泥鳅,可选靠近水源区域,面积以200-400㎡为宜,池塘水深在40-50厘米,水质偏酸、池底平坦淤泥少。在苗种下塘前,好用生石灰和漂***混合清塘消毒,水深在10厘米左右亩用生石灰50公斤加漂***15公斤溶水全池泼洒。
步骤/方式二
投放鳅苗
泥鳅苗要选择规格整齐,差距不太大的,有效避免大鳅吃小鳅。一般投放的苗种规格以3-4厘米为宜。鳅种下塘时用孔雀石绿8毫克/公斤浸洗5分钟,以防水霉病发生。
步骤/方式三
鳅苗饲喂
刚下塘的泥鳅苗只需要投喂适量的熟蛋黄、豆粉、豆饼等易消化的精饲料,待到苗体长到1cm时,可以捕食水体中的小虫,这时可以投喂一些熟的麦粉、糠及剁碎的鱼、虾等饲料,每天3-4次。同时要及时肥水,可适量泼洒一些肥水产品,调节好水质。
步骤/方式四
日常管理
池塘水温超过30℃时,泥鳅会钻入泥中避暑,容易造成缺氧窒息死亡,因此要勤加换水,经常的加注新水,可以增加水体溶解氧,还可以降低水温,另外要做好遮阳措施,可用水葫芦和浮萍等水生植物遮阳,要注意巡塘,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步骤/方式五
日常投喂
人工养殖泥鳅要投喂一定的商品饲料,如豆渣、豆饼、麦麸、米糠、酒槽等。投饵量一般为鳅体重的4%-5%,当气温达到25-28℃时,泥鳅摄食最为旺盛,此时可适当加大投饵量,促进其生长。投喂方法应定点设置食台投喂,投喂时间以傍晚投饵为宜。
步骤/方式六
病害预防
泥鳅为了有效预防疾病,要保证水质清新,可通过水质调控措施,形成良好的水域环境,使得泥鳅生长旺盛,抵抗力强。要尽量做到不用药或少用药,避免有关的药物残留,确保泥鳅养殖和水产品质量安全
步骤/方式七
捕捞
捕捞泥鳅时,可把炒香的小麦粉放在一种特制的竹笼内,将竹笼沿池塘四周放置,引诱泥鳅入笼。此法一般在晚上进行,水温在25℃-28℃时诱捕效果最佳。或者是在靠近进水口的地方铺上一条特制的鱼网,鱼网的长度可依进水口的大小而定,预先将网设置好,再放微流水***,泥鳅就会逐渐聚集到进水口附近,观察到有一定数量时,迅速将网提起,此法捕获效果较好
泥鳅属于杂食性鱼类,可以给它投喂植物性饲料以及动物性饲料,比如豆渣、麦麸、蚯蚓等食物,为泥鳅补充蛋白质,促使肠胃更好的蠕动。
水质要求,养殖泥鳅时要使用干净的水质,在高温季节需要把池塘中的水放出三分之一,然后注入水,避免水质浑浊,滋生细菌,使泥鳅感染病害。
搭建池塘,养殖泥鳅时要在背风向阳、水源充足的地方搭建池塘,并且要在池塘中栽种水草,方便泥鳅进食,另外池塘使用前,需要用消毒液杀菌,为泥鳅创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
巡查池塘,日常养殖泥鳅时,要每天巡塘3次,观察水质和泥鳅的生长情况,如果水中缺氧,泥鳅游动缓慢,需要打开供氧设备进行供氧,让泥鳅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