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林蛙怎么养在家?
1、场址选择
东北林蛙对养殖环境要求非常高,尤其对水质、土质、空气质量、周围植被覆盖、声光噪音强度等有严格要求。水质要清洁,要达到《渔业水质标准》;土质要没有任何污染,而且要易于排水。空气要清新,附近没有工厂污染的气体排放。没有过强的噪音,周围植被覆盖要好,要有大量昆虫的滋生。圈舍要选于春秋没有强风,夏季不低洼易涝之地。具备以上条件才能作为东北林蛙的养殖场地。
在建造养殖场前,应对水源周密考察。优良的水源条件应是充足、清洁、不带病原生物、无污染和无有毒物质,水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应适合林蛙的生理需求。
2、控制密度
合理放养是对养殖环境的一种优化。人工养殖林蛙,大蛙、小蛙放养密度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2龄林蛙在30~40只/平方米,1龄林蛙在100~150只/平方米。依据本地的气候、自然环境、已养殖时间、场地条件、饵料状况和饲养管理技术水平等,决定养殖密度,切勿过密。
3、环境控制
林蛙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在25~30℃。林蛙为变温动物,温度过高过低对其生长发育都不利。在15℃以下林蛙活动减少、食量减少,生长发育缓慢。温度过高,易导致死亡。要在养殖过程中结合大棚加温、遮阴、加湿、通风和设置地面隐蔽物等来实现温度的控制,如在春秋时期用大棚来增温,在夏季用遮阴网、隐蔽物和加湿器来降温。
用网片或者是围网做一个逃离网,高度必须保持在一米半以上,还要做一些防鸟网,这样防止青蛙逃走也防止林蛙它们的天敌出现,对林蛙造成损伤,顶部必须要有遮阴遮阳的措施。
林蛙是怎么养殖的?
1、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选择一个养殖场地,林蛙不喜欢强烈的光照,喜欢一些潮湿凉爽的环境,最好要选择在那些地势比较高,而且水源清洁排水灌水都方便的地方。
2、用网片或者是围网做一个逃离网,高度必须保持在一米半以上,还要做一些防鸟网,这样防止青蛙逃走也防止林蛙它们的天敌出现,对林蛙造成损伤,顶部必须要有遮阴遮阳的措施。
3、草场地里必须种植一些树木和植物,来为林蛙遮阴,在养殖场里还需要挖一些小池塘来供休息和产卵,以及孵化池面的水位必须保持在40厘米以上,这样可以给他们一个活跃的栖息环境,蝌蚪孵化以后长到50天的时候就可以变成幼蛙了。
4、***食主要是吃一些小虫子类的食物,所以这时候的饲料主要是一些黄粉虫、蚊蝇和小虫,等到了温度合适的时候,会自己进行觅食,可以把一些虫类的饲料均匀的洒到地面上,必须还要提供足够的饲料和营养成分。
搭建养殖场地
林蛙喜欢没有强烈光照、湿润凉爽的环境中生活,对于养殖环境无特别的要求,可利用一闲散空地搭建养殖场地。最 好是地势较高、有清洁水源、排水方便的地区,也可利用河水、井水和自来水。
林蛙的养殖周期?
林蛙养殖周期大概半年左右,建议每平方林蛙数不超过2000只。孵化期间注意水质新鲜度,及时换水。注意环境卫生,及时对孵化池进行消毒。如果用石灰粉或其他化学药品消毒,应在毒性消除后10天开始孵化,以免毒性正常的蛙卵死亡。变态后,将幼蛙及时引入养殖场进行饲养。喂食时注意温度和湿度,温度高时及时增加湿度,达到降温效果,保持湿度在70%以上,林蛙才能正常呼吸。农场可以安装喷灌设施,以方便加湿。
东北林蛙养殖技术?
及时遮阳
林蛙是一种两栖动物,皮肤的保温保湿能力不强,并且林蛙的有一部分呼吸是以皮肤为主。如果林蛙长时间处在太阳直射的环境下,其水分蒸发的速度就会大大增加,导致体温受到影响而迅速上升,极易脱水。导致皮肤呼吸功能受阻,并且皮肤中的粘液还会因为紫外线的照射而逐渐变干。使林蛙的呼吸受阻,降低皮肤的保护能力,引发各种疾病。因此在养殖的时候要建立好遮阳棚,提高保温保湿性,还能为林蛙提供天然昆虫,有利于林蛙的生长。
2、防雨设施
在夏季高温干旱的环境下,林蛙会为了降温而聚集在潮湿的环境中,并且喜欢淋雨。但是林蛙如果长时间淋雨的话,对其生长是非常不利的,会提高林蛙的死亡率。特别是在大雨天的时候,幼蛙的死亡率是最高的,主要是由于雨水不干净。因此我们除了要建立遮阳设施之外,还要保证林蛙有安全不遇雨的进食场所,防止林蛙淋雨死亡。在搭建防雨设施的时候可与遮阳设备灵活结合。
3、温度调整
林蛙的体温是不断变化的,没有调整好养殖温度的话会对林蛙的生长造成很大的阻碍。过高过低都会影响林蛙的生长发育,温度低于14度的时候,林蛙的食欲下降,长速变慢,超过32度的时候林蛙的新陈代谢功能紊乱,死亡率上升。因此我们在养殖的时候一定要调整好温度,林蛙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在23度左右。且我们每天都需要对林蛙检测温度,通过遮阳通风等工作调整温度,防止林蛙产生不良反应。
4、保持湿度
刚刚也说了,林蛙的皮肤保湿能力不是很高,因此我们在养殖中还要做好保湿工作。林蛙对湿度的要求会随着生长阶段的改变而有所不同。例如在幼蛙变态期的时候,其湿度要保持在88%左右,两个月内的幼蛙要将湿度控制在81%左右,然后将湿度降低至75%左右。根据天气变化调整加湿频率,例如阴雨天可不必加湿。晴天高温的时候每天加湿两次左右,并且最好是选择没有太阳或者是阳光不强的时候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