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血水蛭怎么养殖?
1、选址 选择面南背北、避风向阳处,要求排灌方便,阳光充足。池塘宽3米,深1-1.2米,长度可根据场地大小而定。池底用水泥灌浆,以不漏水为原则,池对角设进、排水口,池底要北高南低,以利于排灌。池塘周围用富含腐植质的疏松沙质土壤,以便于水蛭产卵。池塘中间建高于水面0.2米的平台一个,保持湿润,池底放些石块和树枝供水蛭栖息。
2、水质 人工养殖的水蛭密度较大,在饲养过程中需要经常换水,并防止化肥、农药的污染,尤其是7-8月的高温季节,更要保证进出水口畅通,水质清新和要有一定的溶氧量。
3、种蛭的选择 种蛭要求个体肥大,以每条12克以上为好,要求活动力较强,体表光滑,颜色鲜艳无伤痕,放养密度为每亩20-25千克(2000-2500条)。
4、孵化 水蛭一般在11℃以上繁殖产卵,一经16-25日孵出幼蛭。产卵期池塘附近要保持安静,以免惊动产卵的水蛭,造成空卵茧。孵化期避免在平台上走动,以免踩破卵茧。孵出的幼蛭3天后可自行***食河蚌、螺蛳的血液,因此要投放充足的饲料,一般为每千条水蛭投放20千克螺蛳、河蚌,每星期投喂一次禽畜的血块,供其自由***食。但要注意随时清理血渣及其它剩余食物,以保持水质的清洁。
5、越冬 自然条件下,气温低于10℃时就会停止摄食,钻入泥中越冬。人工养殖可在池塘四周遮盖稻草等物保暖,协助水蛭自然越冬。也可以将育种水蛭集中在塑料薄膜棚内越冬,半月投喂一次饲料,待温度稍有回升,即可交配产卵。
6、天敌与疾病的防治 水蛭的天敌主要有田鼠、蛙类、黄鼠狼、蛇等,可***用微电网防治及工具诱捕。一般情况下,水蛭的生命力较强,基本无疾病,只要水源不被化肥、农药及盐碱性溶液污染,保持进出水口通畅,食物新鲜,及时清除饲料残留物,经常换水就能养好水蛭,反之则可能会发生皮肤病和肠道病
蚂蟥怎样开口养殖技术?
看到很多养殖场在给养殖户的蚂蟥养殖资料中,对蚂蟥小苗的养殖一笔代过。还有很多种苗商给养殖户在办高价的,所谓蚂蟥养殖技术培训课中,对蚂蟥小苗的养殖简单而过。
最进在网上和电视台,看到很多养殖场在给养殖户的蚂蟥养殖资料中,对蚂蟥小苗的养殖一笔代过。还有很多种苗商给养殖户在办高价的,所谓蚂蟥养殖技术培训课中,对蚂蟥小苗的养殖简单而过。甚至还有很多种苗商让养殖户用河蚌养殖蚂蟥小苗!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下河蚌的生活习性,河蚌喜欢在深水的淤泥中。蚂蟥小苗一般不可能跑到深水区进入河蚌体内,就算把河蚌固定在蚂蟥生活的环境里也不行!是真的养殖过蚂蟥的养殖场,不会不知道蚂蟥生长过程中要脱皮。和螃蟹、小龙虾、蛇等一样都脱皮,脱皮一次就长大一次。蚂蟥生长要脱很多次皮,特是小苗生长期脱皮的次数更多。没有足够的阳光蚂蟥会营养不良会缺钙脱不了皮!(阳光和营养不良、缺钙有什么关系,请大家自己去了解)所以蚂蟥进入河蚌体内有三个结果:一、蚂蟥自己离开河蚌体内,河蚌没有任何做用,而且还会夹死和夹压成年蚂蟥。二、蚂蟥小苗脱不了皮,营养不良最后大量死亡。三、有少量没有死亡的也不会生长,到秋天还是那么大。
任何一种动物幼苗管理很困难,尤其幼苗首次取食,简称开口饲料。蚂蟥幼苗更加困难,因蚂蟥是喜欢群居性动物,当幼苗从卵茧中孵化出茧后,它喜欢群居在一起,即使放养在水池里,它也会成千上万地挤在一起,而且昼夜不分散。由此,对于幼苗的首次进食更加困难,一旦幼苗长时间不进食,将会瘦小无力直至死亡,这是人工养殖成败的关键性一步。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经过多年的蚂蟥养殖经验总取得技术性突破。第一,让幼苗从群居到分散;第二,让幼苗顺利进食;第三,总结出幼苗喜欢而营养丰富的饵料和配合饲料,进行阶段性投喂。
幼苗从卵茧钻出后,放在水中前三天不吃食物,完全靠体内的卵黄维持生活,三天后幼苗开始进食,只因刚从卵茧中孵化出来的幼苗,身体发育不健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对病害的抵抗能力较弱。因此,水温应保持在20℃-25℃为宜,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幼苗生长不利,水深宜保持在30到50公分,此刻的幼苗消化器官性能较差。因此,应注意投喂具有营养合理和适口性幼苗开口饵料,确保幼苗首次取食顺利成功。
幼苗投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