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荟怎么种植?
芦荟又名油葱,原产印度。喜温暖干燥和阳光充足环境。不耐寒,耐干旱和耐半阴。
1:繁殖
3—4月换盆时,将母株周围密生的幼株取下盆栽。
扦插在5—6月开花后进行,剪取顶端短茎,待晾干后再插于沙床。
2:栽培
夏季有较短的休眠期,控制浇水保持干燥为好。
幼株不耐高温和雨淋,宜略加遮阴。
3:病虫害
芦荟最主要的病虫害就发生炭疽病和灰霉病危害,不过可用100%抗菌剂401醋酸溶液1000倍液喷洒。
虫害有介壳虫和粉虱危害,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杀。
4:应用
矮小多姿,色彩斑烂、肥厚多汁的叶片在烈日下仍然苍翠悦目。
早春还能从顶端抽出橙***花枝,特别诱人。
5:施肥
芦荟对的要求不是很高,一般肥料可分有机肥和无机肥两类。大家也可以上一些家里的鸡粪,或者是猪粪,要腐蚀好的。一般有机肥营养成分较全面,肥效较慢。无机肥又称化肥。
如常用的硝酸铵、尿素、二铵等,其有效成分高,肥效快,用量少,与有机肥结合施用效果更好。
为了保证芦荟的质量,一般尽量不施用化肥。建议大家上发酵好鸡粪。
6:浇水
一般种芦荟浇水都很少,如果水份跟上,它长的特别快,芦荟也是耐干旱能力特强,3~5个月不浇水也不会***,但生长受到抑制,叶片干瘪无汁,利用价值降低。
浇水过度,盆土长期阴湿,则能烂根,最后全株死亡。
要根据植株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及自然条件来灵活掌握,如果周围空气湿度大,蒸发强度低,要少浇;若空气干燥,气温高,空气流通强,就要及时浇水,防止盆土和叶片失水过快。
要见干见湿,干透浇透,要做到合理浇水
1、土壤:芦荟要使用松软透气的土壤,要一直保持良好的土壤环境,避免板结。但过多沙质的土壤往往造成水分和养分的流失,使芦荟生长不良。常用的盆土配方是腐殖质、园田壤土、河沙的比例为2:2:1,也可用木屑或熟煤灰代替河沙。
2、浇水:芦荟被称为“旱不死的植物”,所以不浇少浇水一般影响不大,但如果土中积水,就会导致根烂淹死。冬季里可15到20天浇一次水,可适当增加叶面喷水,尽量少浇水,保持盆土干燥。春季一般5到7天浇一次水,浇水原则是不干不浇,浇则浇透。夏天需要2到3天浇水一次,还应注意少受烈日暴晒,减少水分的损失。秋季的芦荟浇水方法基本与春季相似,同时要使盆土有干有湿。
3、光照:芦荟需要充分的阳光才能生长,除了初植的芦荟不宜晒太阳(养殖半个月左右的),只能在早上见见阳光外,其它时间可多晒太阳,晒得多才越生长得好。
4、肥料:芦荟可用氮磷钾及一些微量元素的肥料,而为了保证芦荟是绿色天然植物,可尽量使用发酵的有机肥,如饼肥、鸡粪、堆肥等。
5、修剪:芦荟长起来比较快,想要变成老桩就得不断地修剪。将下面的枝叶剪掉,只留下主干,这样主干才能越来越粗壮,从而变成大老桩。而且植株底部不是很通风,枝叶过于密集就容易滋生细菌虫害。适当地修剪就是为了减少病害,还能帮助萌发更多的侧芽。
花盆选择,如果芦荟植株比较大,盆比较小,会对植物的生长造成影响。如果芦荟植株比较小,盆比较大,每次给芦荟浇水之后,盆土不容易干,时间长了会出现烂根现象。因此养殖芦荟,要选择一个大小适宜的花盆。
光照条件,芦荟是一种喜光耐热的植物。光照供应充足,对芦荟的生长有益。每天要给芦荟提供的光照不能少于7个小时,夏季要适当遮荫,防止芦荟被晒伤。
土壤选择,芦荟喜欢透水性、透气性良好、不易板结的中性疏松土壤,可以选用腐殖土、粗砂、园林土按照4:2:2的比例混合。
温度要求,芦荟养殖环境最好在15-30℃之间,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如果低于0℃植株很容易死亡,而高于30℃也容易枯萎,夏季需要喷水增加植株周围空气湿度从而降低温度。
肥水管理,芦荟浇水不要太频繁,不干不浇。盛夏时可保持3-5天浇一次的频率,且尽量在日落以后。冬天浇水频率适当降低,且最好在中午浇水。春秋浇水频次和时间不限,观察植株状况而定。芦荟施肥主要为磷酸钙或者复合肥。温度高生长快时多施肥,反之少施肥。芦荟病虫害少,一般不需要杀虫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