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塘养殖如何规划?
规划时不仅要定出当前的任务和规模,而且还应提 出切实可行的远景规划。(1)规模大小:应根据生产需要和场地大小而定。 在资金和劳力不足的情况下,可分期分批逐步完成。(2)规模范围: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围绕促进生 产,兼搞一项或几项其他副业。
首先安排各类池塘的建 造面积,一般亲鱼池、鱼苗池和鱼种池(含成鱼池)各 占面积的比例为5:10: 85。 其次是牧畜发展。再就是职工 编制,建房面积等。
(3)土地区划:应本着有利渔业生产,避免与其他 农副业发生矛盾,尽量做到协调一致。中心开阔地带主 要用来建筑鱼池,四周若有荒山坡地,优先留足伺料、 绿肥基地和种植粮、油作物。其次是种竹造林。根据各 地特点开展综合利用,多种经营。
首先要避开洪水和农田区域,还要水源充足的地方,每年秋冬农闲季节建设新鱼池,养鱼池塘是池塘养鱼的场所和基地,应有利于满足鱼类正常生活、生长、发育、繁殖各阶段的需要,有利于生产管理、综合利用、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因此,在实际维护或建造中,应坚持慎重选址、科学设计、严格施工的原则,使新建鱼塘或改造的山塘、小水库能为鱼类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增产增收奠定基础。 一、养鱼场址的选择 应建在理想的养鱼场,在选址上必须综合考虑水源、水质、土质、交通条件以及饲料、肥料来源等因素,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养鱼的首要条件就是有水,养殖期内不论丰水期、枯水期都要能够满足池塘的最大用水量。因此最好在河流、湖泊、水库的附近开挖鱼塘,建设养鱼场,同时详细了解水质状况,避免工业污水、有毒污水等排放引起的污染
充分利用水体 水库和池塘的水体是-个立体空间,特别是池塘,大多数面积小,深度浅,-般只有水层区和水底区之分。在投放鱼种时,根据养殖鱼类各自的生活习性,合理搭配各种鱼种、鱼龄的放养比例使养殖水体中呈现"池塘如楼房,层层鱼游荡"的生动活泼的景象,使水体得到充分使用。 广泛利用饵料 淡水鱼的饵料包括天然饵料和人工饲料。水体中的天然饵料为浮游生物、底栖动物以及底生藻类和有机屑三大类;人工投喂饲料为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要达到充分而又合理地利用水中天然饵料和提高人工投料利用率的目的,就必须在同-水体同时养殖各种食性的鱼类,以确保各类饵料***都能分别为各种生活习性鱼类所利用,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成本,增加产量。 (利用鱼类共生 淡水鱼混养可以以草鱼为主,兼养鲤鱼、白鲢、花鲢、鲫鱼、罗非鱼、鳝鱼、甲龟等十几种鱼类,这些鱼类混养在同-水体中除投喂-定的饲料外,还可以通过"自体施肥"来获得食料。
鱼塘养鱼想要获得效益高,首先要规化好,根据鱼塘面积,水深、水源及水质合理安排,鱼塘面积大,水源充足,阳光较好的水糖一般适喂养半斤以上的草鱼、链鱼、鳙鱼、鳊鱼、鲤鱼为宜,使鱼苗当年长成商品鱼出售。如果鱼塘较小且水质较肥,可以考虑养小鱼苗为主。等第二年鱼苗长到半斤再转入大塘。这样规划既经济又避免了大鱼吃小鱼现象。总之鱼塘养鱼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规划。
鱼塘建造与养殖技术?
一、养鱼池塘的条件和建造工程
池塘时养殖鱼类栖息和生长的环境,直接影响鱼类的生理活动和生长,间接影响天然饵料生物的繁殖,两者都会影响池塘的鱼产量。
(一)池塘条件 饲养食用鱼的池塘和苗种饲养池有所不同,主要是面积不大,水较深,注、排水便利,水质容易得到控制。
良好的食用鱼池塘应具备以下条件:
1:水源和水质 水是养鱼的首要条件。充足的水源,良好的水质,溶氧量高,不含超量有毒物质。
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的水源,加上池塘注、排水方便,这样的池塘有利于密放精养,提高水体载鱼量的鱼产量。
2:面积 面积大小的要求,以能满足鱼类生态和生长的需要为宜。渔谚说:“宽水养大鱼”,充分反映了池塘面积的重要性。
面积大,受风面也大,易使水面形成波浪,促使空气中氧溶入水中,增加水质的溶氧量和促进池水上下对流。
加速上下层水的混合,提高下层水中的溶氧量,这对改善水质,促进物质循环十分有利。
生产实践表明,池塘面积以6670平方米为好。池塘过大,投喂饲料时易造成鱼类摄食不均,水质也不易控制。
日常操作管理、成鱼起捕都有一定困难,鱼产品过于集中,影响鲜活鱼货均衡上市。
3:水深 渔谚说:“一寸水,一寸鱼”,反映了水深和鱼类生长、鱼产量的关系。具备必要的水深,是夺取池塘高产的重要条件。
但过深的池塘,下层光合作用弱,上下层水混合困难,下层溶氧不足,阻碍物质循环,降低池塘生产力,同时对新开挖的池塘也增加土方投资。
因此,池水过深也不好。池水深度一般以2.5~3米为宜。池塘面积较小时,水可略浅些。
4:池形和池坡 池形以长方形为好,长与宽之比以2:1或5:3为宜,这样便于投饲、起捕操作以及起捕网具的规格化,且能节省劳动力。
池子的方向,可根据地形和当地经常刮风的风向而定。因夏季多刮西南风,冬季多刮西北风,一般以南北向为好。
可使塘埂收到风浪冲击的面积大大缩小,同时池水受风面积增大,也有利于池水增氧。池底应平坦,略向排水方向倾斜,高差10~20厘米。
池塘埂面宽度为4~6米,中间埂面宽为8米,土地较多的地区还可适当放宽。塘埂上可留一定面积用于种植青饲料。
池塘坡度以1:2.5或1:3为好。沙土或沙壤土土质松散,可适当将坡度放大些,以减少塘埂倒塌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