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水养殖鲈鱼需要混养吗?
不需要
***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每方水可以养殖120斤,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养殖,水温、溶氧可控,没有病虫害的侵扰,饵料充足,给鱼类提供了最佳的生长环境,实现无季节性的连续生产,养殖效率高,周期缩短30%-40%,每年可以养殖两批。单位面积产量比外塘养殖提高20-80倍,且养殖用水量仅为大塘养殖的2%-3%。
鲈鱼是不可以和别的鱼一起饲养。
因为鲈鱼性情凶猛,以其它的鱼、虾为食。为常见的经济鱼类之一,也是发展海水养殖的品种。食物种类依鱼体大小而异。孵化后一个月内的鱼苗主要摄食轮虫和小型甲壳动物。当全长达5—6厘米时,大量摄食水生昆虫和鱼苗。全长达10厘米以上时,常以其他小鱼作主食。当饲料不足时,常出现自相残杀现象。
在水产养殖中,循环水养殖过程中会有什么误区?
误区一:消毒却越勤快越好
定期消毒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措施之一,但并不是消毒周期越短、药效越大越好。过量消毒会不断杀灭水中的微生物,其中包括有益微生物,很容易导致水体缺氧进而致使水产动物死亡,如果不注意调节水质就会造成池养水域微生态环境失衡。
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根据水质和鱼体情况确定消毒时间,而且在消毒后要及时调节水质,少量施肥或使用微生态制剂,使水体的微生态环境得到恢复,为鱼类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水域环境。
误区二:蛋白质含量高饲料质量也高
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是衡量饲料营养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但并不是蛋白质含量越高饲料质量越高。
鱼虾类从本质上讲,不是需要蛋白质而是需要氨基酸。但动物不能从简单的无机物合成氨基酸,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从摄取动植物饵料中获得氨基酸。因此,鱼虾食用饲料不仅要注意蛋白质的数量,更要注意其质量。不同食性的鱼类,其饲料蛋白营养有一定的标准。过高的蛋白质含量鱼类代谢不了,便会向水体中排泄更多的有机废物,既增加了成本,又造成了对水环境的破坏。
误区三:水体透明度越大越好
在精养池塘中要求水质清新,但不是透明度越大越好。水体透明度是水体肥瘦的一种表现。透明度越大,说明水体越瘦,水中浮游植物越少,光合作用也越弱,池塘中溶氧含量的绝大部分来自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透明度大时,光合作用的产氧量就会减少,会经常出现缺氧或低氧状态,影响生产力。
一般养殖池塘的透明度在20~40厘米,超过40厘米时就要适当施加肥料,使水体有一定量的浮游植物,以维持光合作用增氧的强度。、
误区四:苗种投放密度越大越好
一般来讲,鱼种密养是提高池塘产量的措施之一,但放养密度不是越大越好。池塘养殖各种模式的水体容纳量有一个合理的范围,超出这个范围就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如果密度过大,产量虽可能提高,但养成的鱼体规格相对较小,从经济效益角度考虑,反而不合算;密度的加大,势必提高投饵量,升高饵料系数;过多的排泄物又会使池塘的水质恶化,引起缺氧和鱼病暴发。
在养殖过程中,若鱼类生长良好,浮头较少,饵料系数低于一般水平,则证明放养密度合理;如果鱼类生长较差,经常出现浮头,而且出塘规格小,饵料系数高,则证明放密度过大,应适当减小密度。
重视水环境的日常管理、及时改良水质和底质、保证池塘溶氧充足、保持水体和藻相的稳定、合理投喂饲料,给水产动物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养殖效益。
鳜鱼工厂化循环水高密度养殖技术?
村民孔小冬等5人从广东佛山引进技术,成立了新余科侬创富有限公司工厂化循环水处理系统鳜鱼养殖基地。该项目占地面积50亩,由6个温室养殖大棚和6套循环水养殖系统组成。
大棚里摆放着两排大大的金属鱼缸,每个鱼缸都连通着水管。养殖基地技术员汤诗超告诉笔者,每个大棚内有10个鱼缸,每个鱼缸的容积是30立方米。鱼缸里的水通过恒温系统,全年保持在37℃。每个鱼缸可养2500至3000尾鳜鱼,相当于室外1亩鱼塘的容量。工厂化养鱼,就是用最小的养殖空间,达到最大的产量。而且,工厂化养殖风险也低。室外养殖一旦遭遇洪水、天旱等自然灾害,很可能血本无归,工厂化养殖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就要强许多。
汤诗超介绍,鳜鱼生长最重要的因素是水质。工厂化养殖使用的是循环水技术,通过漩涡分离机和微滤机24小时不间断对水体进行过滤、检测,使水质始终保持在良好状态,可以防止鳜鱼发生病害。今年春节期间,第一批工厂化养殖的鳜鱼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每公斤价格在70元左右。“6套养殖系统,预计可年产鳜鱼12万公斤,产值760万元,纯利润达280万元。”汤诗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