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松茸不爱出菇怎么处理好?
配料的碳氮比不适宜,氮素过多,碳素不足,导致营养过旺,菌丝徒长,甚至浓密成一团,结成菌皮,而使生殖生长受到抑制,推迟出菇。
对于麸皮、豆饼、玉米粉等含有丰富的氮素,添加时应掌握适量,严格按栽配料配方进行配制。
赤松茸多长cm才是好的?
人工种植的,一级品质大概是8厘米大小的价格是15元一斤,5厘米大小的需要80元一斤,黑龙江林区的8厘米大小的价格是120元一斤。人工种植的价格是8厘米大小的的20元一斤。所以可以看出山区野生的价格高一些。
营养价值营养丰富,香味浓,蛋白质含量极高,100克干品有29克蛋白质,同时是低脂肪食物。主要吃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其次是蛋白质,再就是氨基酸成分。含有十多种氨基酸,其中大部分是人体可以利用的。
赤松茸种植条件?
一、赤松茸基本介绍
赤松茸是口蘑科、口蘑属的野生食用菌,学名为大球盖菇,近年来人工培育成功,开始推广应用,该菇系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推荐的新菇种,也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上的十大品种之一。
人工培育的赤松茸其营养丰富,香味浓郁,唇齿留香,可与野生松茸相媲美,富含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及维生素,包含所有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及其它氨基酸共17种。
1、准备培养基
选用稻草、稻壳、木屑等混合发酵制成培养基,散热后用于栽培。
培养基的配方有:
(1)、稻草90%,稻壳10%;
(2)、稻草80%,木屑20%;
(3)、稻草40%,玉米秸秆40%,稻壳10%。
播种前稻草、秸秆需浸水2天,或者铺畦后充分浇水。在高温天气原料应经2~3天的预堆发酵,翻堆散热后再用作栽培。培养料的含水量要达到70%~75%。
2、播种
选择合适的种植场地,种植前进行整地、消毒,然后按照一定距离播种。
场地宜选择近水源、排水方便、避风、向阳,又有部分遮阴的地方,最好是在土质肥沃、含腐殖质而又疏松的壤土上种植,有利于早出菇和提高产量。
在栽培场地四周开好排水沟防止雨后积水,地块清理杂草后用旋根机进行旋根以利于作畦,畦宽45-50厘米行宽60-80厘米。
以冬闲田进行陆地栽培或者用塑料大棚进行设施栽培,为创造大红菇的半遮光的生态环境,可在顶部加上一层塑料遮阳网,或者种植蔓生植物适当遮光,也可以另加草帘等创造半遮光、保湿、保温的环境。根据气候变化以及出菇情况进行通风管理。
在整地完成后可以泼浇1%的茶子饼水或者辛硫磷进行杀虫、预防虫害。如果选用山地作菇场,必须撒用灭蚁灵、白蚁粉等灭蚁。
然后在畦内铺一层20厘米厚经过浸泡处理的秸秆,不要超过30厘米厚也不要低于20厘米,成龟背形畦床,畦与畦之间留80厘米的人行沟道。把秸秆压平踏实,再在秸秆上铺一层经过预湿的稻壳,厚5厘米,把菌种掰成鸡蛋大小放在稻壳上进行播种,***用梅花形或三角形点播,距离10-12厘米。
每平方米用秸秆10-15千克,用种量0.6-0.7千克。
3、其他管理
赤松茸生长期间还需做好温度、湿度的管理,长成后及时采收加工。
当料温高过30℃时要揭膜通风,在畦面喷冷水降温,畦面干燥时也应喷水以保湿,要求雾状水使覆土层湿润而水不进入料内为准,气温10℃以下和雨天应盖膜。
1、温度条件:赤松茸的生长适温为16-22℃。
2、光照条件:赤松茸适合生长在温带、寒温带地区,比如云南西部(温度大约为23.5℃)等地。
3、雨水条件:种植地区要求降雨充足,年平均相对湿度达到77%,出菇阶段的相对湿度达到90-95%。
4、高海拔无污染:3000米以上的云南高海拔山地适宜赤松茸生长。
赤松茸全国各地露天种植时间?
因为此时的温度在30度以上,且光照和湿度较为适宜,有利于提高赤松茸的出菌率,使其产量提高,而且赤松茸从播种、出菇和收获结束需要4-6个月。
赤松茸适宜生长在腐殖质丰富的土壤中,种植赤松茸时,需要先对土壤喷洒除虫药剂,消灭土壤中中的病菌和害虫,再往土壤上堆放培养基,可以使用稻草、木屑、过磷酸钙和秸秆混合发酵而成,有助于赤松茸旺盛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