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调水的正确顺序?
正确顺序:
2. 接着,将鱼塘中的水全部放掉,清理鱼塘底部的杂物和污物。
3. 然后,用清水冲洗鱼塘,将鱼塘内的污物和杂物清洗干净。
4. 接下来,进行杀虫消毒处理。可以使用一些杀虫剂和消毒剂,如氯化钠、过氧化氢等,将其均匀地喷洒在鱼塘内。
5. 等待一段时间后,再用清水将鱼塘冲洗干净,确保鱼塘内没有残留的杀虫剂和消毒剂。
6. 最后,调整鱼塘的水质,将新的水加入鱼塘中,并逐渐调整水的PH值、温度和硬度等参数,让水质逐渐达到适合鱼类生长的标准。
7. 将鱼放回鱼塘中,等待一段时间后,观察鱼的状态,确保鱼塘的水质和环境适合鱼类生长。
搞养殖,做生物循环养殖是否可行呢?
这个是可行的,但是也要因材施教,我们这边以前也有人做过生物循环养殖,他所养殖的模式是,鱼塘上面建鸡舍,鸡糞直接掉下来给鱼儿吃,虽然模式在当时看来是很好(那时是零几年的时候),鱼儿省了好多饲料钱,但是后面卖鱼的时候才发现鱼肉不好吃,买过的人都怨声载道的,导致有几年他家的鱼儿都卖不动。
上面所说是想提醒一下,生物循环养殖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要注意产品质量,这样才能同时产生效益。
生物循环养殖的可行性在于它大大缩短了养殖的场地范围,还可以节省很多成本。
为什么野生的东西比养殖的好?
为什么野味的营养价值比家养的高?
从营养角度看,野生动物并不具备更高价值,食用未经检疫的野味还可能有害健康。野生动物跟养殖动物的口感确实存在差异。野生动物在野外为活下去疲于奔命,因此肌纤维发达,脂肪含量少,口感更筋道。而养殖的动物由于缺少一个让它们不停奔跑的环境,因此肌肉中脂肪含量会比野生动物要高,口感也偏向细腻、柔软,而且现代养殖实际上也是一个不断筛选培育更符合人们偏好的肉类的过程。但是,哪种口感更好,取决进食者的主观感受,很难说野生动物的口感就比养殖动物要好。
根据对家禽、家畜和几种野生动物的营养分析比较来看,它们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能量等主要指标上相差无几。熊掌脂肪丰富,其中含有较多的平滑肌和胶原蛋白,但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羊筋、牛筋、鸭掌、鸡腱、猪脚等食物中,也含有同样的成分,只不过它们的外形比熊掌小。
野生动物的肉类与养殖的确实有差异,但哪种口感更好,很大程度受进食者主观感受的影响,不能说哪种更好。而且,口感也不决定营养价值。就算偏好野生动物的口感,不在乎营养价值,野生动物带来的健康风险却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重点。
养殖行业生物安全条例?
1.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和动物疫情(类非瘟或变异株等***);
3.实验室安全(生物的病原微生物、***检测和研究等);
4.外来物种入侵和生物多样化(如种猪及器官、组织、细胞、基因等品类相关);
5.微生物耐药(兽医药、疫苗等类别);
除了以上风险外,生物安全法中还有生物武器威胁和生物恐怖袭击两项,但这两项已经是非常高的风险了,所以从事养猪行业的各类别相关人员要特别注意生物方面的物资、运输、设备、工具、医药、传染病疫情及生物技术的报备和合法使用。
鱼塘碳氮比最佳配方?
因塘而异。在补充碳源时,我们应该注意池塘的碳氮比,一般来说池塘的碳氮比要维持6-10:1;工厂化养殖的碳氮比一般只有6-7:1;土塘的碳氮比为8-10:1;生物絮团养殖模式需要的碳氮比10-15:1;然而很多研究都表明,池塘最佳的碳氮比为15:1。
因为生物絮团养殖模式当中,微生物的量比较高,需要比较高的碳氮比。其实单独对于微生物来说,碳氮比为25-30:1更加适合微生物的生长。但是,池塘当中还有藻类,我们还需要照顾到它的感受。另外,这么维持25-30:1这么高的碳氮比需要很高的成本,因此没有必要维持这么高的碳氮比。
养殖户特别是虾农对“碳氮比”应该不陌生了,但要理解好并应用好它,掌握的人并不多,今天,我们就谈一谈“碳氮比”的原理和主要注意事项。
什么是碳氮比
碳氮比是指有机物中碳的总含量与氮的总含量的比值。一般用"C/N"表示。***如碳氮比(C/N)为20,意思是指该有机肥中碳元素的含量是氮元素含量的20倍,当然碳氮比只能说明该肥料中的碳和氮的比例,并不能表示养分含量。
为什么要关注“碳氮比”或“碳氮平衡”
水产养殖里,需要大量投料,养殖动物大量排泄造成了水体中富营养化严重,氮的降解是水质调控的重点和难点。
怎么降解?大家应该都知道,通过藻类和菌类去净化。最简单的,维持稳定的藻相和菌相是最好的。怎么去维持呢,那就需要水体保持合适的碳氮平衡,藻类和菌类的活力才是最好的。
什么是碳源
简单来说,碳源就是微生物生长需要的一类营养物,是含碳化合物,为微生物生长繁殖提供能量的。最常见的就是糖类,如蕉糖、葡萄糖等,属于简单碳水化合物,其优点是应答快,利用迅速。还有淀粉、糖蜜、木薯粉、谷物粉等属于复合碳水化合物,优点是稳定、持久,但是效果来得比较慢。但是要注意一点,不同的微生物可利用的碳源是不同的。
什么是氮源
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氮元素的物质。如N2、NH3、NO3-、NH4+(无机氮源)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等。
补碳的重要性
举一个例子,平时我们所用的培养基一个重要参数就是碳氮比,细菌的供能物质来自碳源,当氮源高时相对碳源低,细菌没有充足能量合成蛋白质和进行生命活动,生长也就慢了。
碳氮比在我们的种植、发酵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指标。若碳氮比适中,则微生物分解速度快,净化能力就强。
结合当前高密度养殖的实际情况不难看出,越是使用高蛋白的饲料,池塘中碳源的缺乏就越加严重,适时适量补充有机碳源就显得更加必要。因为我们投喂的饲料中的蛋白质,能消化吸引的只有20%-25%,剩下的氮要靠我们的有益微生物和藻类吸引。但是有益微生物和藻类转化掉这些东西需要消耗掉大量的碳源,像有益微生物适宜生长繁殖的碳氮比为(20-30):1,藻类则是6:1,两者平衡起来,养殖水体较为理想的碳氮比为15:1。
科学数据和实践证明:10公斤碳能水溶肥综合功效远胜于200公斤有机肥(有机质45%)。但长期以来,养殖户朋友们习惯于“靠天补碳”,从大气获得无机碳(CO2)。然而,仅靠藻类光合作用产生
一般来说,我们水产养殖中的碳氮比,常规一般平均在6-10比1左右,其中工厂化的碳氮比是最低的一般只有6-7比1,土塘因为有底泥缓冲,所以土塘中的碳氮比略高一些,有8-10比1; 实际上,比较适合微生物生长的最佳碳氮比并不是15比1,而是25-35比1,即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碳氮比显然要更高得多,
但我的意思是,在我们水产养殖中,没有必要加这么多的碳源(成本也极高),因为我们的池塘还有藻相这个东西,要兼顾到藻相的感受呵,完全适合微生物生长的碳氮比,则微生物是繁殖得愉快了,但产生的后果是池塘PH急剧下降,无法控制,藻相全军覆没,即无谓的不断的提高碳氮比,是一种只顾菌相,不顾藻相的做法,我们要兼顾藻相哦,而藻相是不需要有机碳源的,
藻相只需要无机的碳如二氧化碳或碳酸根就可以作为藻相的碳源了,且藻相喜欢的PH值比较高一些;藻相也可以制造有机碳源,即光合作用同化二氧化碳,变成藻细胞中的碳水化合物,这也是一种有机碳源的来源 ;所以,最终来看,水产养殖池塘中的最适碳氮比应该是15比1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