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养殖方法?
1、养殖环境
泥鳅常生长在底泥或者淤泥中,养殖泥鳅可以选择向阳通风、水源充足且地势开阔的池塘,并向池塘底部铺上粘制土壤,栽种浮萍、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为泥鳅提供躲藏、休息的场所。
2、养殖方法
泥鳅在夜间才会捕食活动,养殖时可以在上午八点以及下午三点为其提供食物,以鱼虾、昆虫、水蚯蚓、豆饼、豆渣等食物为主,且喂食三小时后,要为泥鳅清理池塘,避免食物残渣污染水质。
3、注意事项
泥鳅不喜强光,在光照过于强烈时要为其搭建遮阳网,维持泥鳅的正常生长,泥鳅在生长的过程中,容易患上气泡病,导致死亡率升高,养殖时要定期使用木棍搅动池底,将水中的有害气体排出。
泥鳅如何养殖?
1、养殖环境
泥鳅常生长在底泥或者淤泥中,养殖泥鳅可以选择向阳通风、水源充足且地势开阔的池塘,并向池塘底部铺上粘制土壤,栽种浮萍、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为泥鳅提供躲藏、休息的场所。
2、养殖方法
泥鳅在夜间才会捕食活动,养殖时可以在上午八点以及下午三点为其提供食物,以鱼虾、昆虫、水蚯蚓、豆饼、豆渣等食物为主,且喂食三小时后,要为泥鳅清理池塘,避免食物残渣污染水质。
3、注意事项
泥鳅不喜强光,在光照过于强烈时要为其搭建遮阳网,维持泥鳅的正常生长,泥鳅在生长的过程中,容易患上气泡病,导致死亡率升高,养殖时要定期使用木棍搅动池底,将水中的有害气体排出。
怎么养泥鳅啊?
步骤/方式1
池塘条件
池塘养殖泥鳅,可选靠近水源区域,面积以200-400㎡为宜,池塘水深在40-50厘米,水质偏酸、池底平坦淤泥少。在苗种下塘前,好用生石灰和漂***混合清塘消毒,水深在10厘米左右亩用生石灰50公斤加漂***15公斤溶水全池泼洒。
步骤/方式2
投放鳅苗
泥鳅苗要选择规格整齐,差距不太大的,有效避免大鳅吃小鳅。一般投放的苗种规格以3-4厘米为宜。鳅种下塘时用孔雀石绿8毫克/公斤浸洗5分钟,以防水霉病发生。
步骤/方式3
鳅苗饲喂
刚下塘的泥鳅苗只需要投喂适量的熟蛋黄、豆粉、豆饼等易消化的精饲料,待到苗体长到1cm时,可以捕食水体中的小虫,这时可以投喂一些熟的麦粉、糠及剁碎的鱼、虾等饲料,每天3-4次。同时要及时肥水,可适量泼洒一些肥水产品,调节好水质。
步骤/方式4
日常管理
池塘水温超过30℃时,泥鳅会钻入泥中避暑,容易造成缺氧窒息死亡,因此要勤加换水,经常的加注新水,可以增加水体溶解氧,还可以降低水温,另外要做好遮阳措施,可用水葫芦和浮萍等水生植物遮阳,要注意巡塘,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步骤/方式5
日常投喂
人工养殖泥鳅要投喂一定的商品饲料,如豆渣、豆饼、麦麸、米糠、酒槽等。投饵量一般为鳅体重的4%-5%,当气温达到25-28℃时,泥鳅摄食最为旺盛,此时可适当加大投饵量,促进其生长。投喂方法应定点设置食台投喂,投喂时间以傍晚投饵为宜。
步骤/方式6
病害预防
泥鳅为了有效预防疾病,要保证水质清新,可通过水质调控措施,形成良好的水域环境,使得泥鳅生长旺盛,抵抗力强。要尽量做到不用药或少用药,避免有关的药物残留,确保泥鳅养殖和水产品质量安全
步骤/方式7
捕捞
捕捞泥鳅时,可把炒香的小麦粉放在一种特制的竹笼内,将竹笼沿池塘四周放置,引诱泥鳅入笼。此法一般在晚上进行,水温在25℃-28℃时诱捕效果最佳。或者是在靠近进水口的地方铺上一条特制的鱼网,鱼网的长度可依进水口的大小而定,预先将网设置好,再放微流水***,泥鳅就会逐渐聚集到进水口附近,观察到有一定数量时,迅速将网提起,此法捕获效果较好
在农村养殖泥鳅,养殖方法有哪些?如何科学管理?
如今在农村养殖行业中,泥鳅养殖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老李需要提醒一下,任何养殖都是有风险的,如果你只看到利润,不看到风险,那么很可能到时候承受不住来自身体和心理上的压力。当然可能我说的有点严重了,不过对于每个养殖户来说这都是需要提前知道了。科学化的养殖管理能够将风险降到最低,所以今天老李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如何科学化养殖泥鳅。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泥鳅的习性,了解习性才能方便我们日常的管理。
1、泥鳅适合生在的水温是15~30℃;随着水温上升生长加速;最适水温 25~28 ℃(生长最快);休眠水温 5℃以下或32 ℃以上(会钻泥进入休眠状态以抗避寒暑)。
2、泥鳅摄食小型甲壳动物、浮游动物、丝蚯蚓、植物茎芽、杂草种子绿藻、碎屑、微生物;摄食常在夜间。在养殖条件下,能摄食各类食品工业的副产品以及人工配合饲料(浮性、沉性皆可);经驯食可白天摄食,摄食方式为轻啄吸入式。
3、泥鳅具有多重呼吸器官,鳃、皮肤、肠壁;适应性很强,喜好偏酸性环境,可忍缺氧、缺水,能耐密集;适合池塘高密度养殖,也适合循环水集约化养殖。
4、泥鳅的生长速度快慢主要取决于种源、环境、密度、饲喂、管理等多方面因素,因此每一个环节做的好不好直接会影响到泥鳅的养殖周期及产量。
放养前的准备
苗种投放池塘前可***用盐水或者碘制剂进行浸泡消毒5分钟,对鳅苗进行体表消毒处理。投苗入塘后,针对养殖水体进行全面消毒,同时使用解毒抗应激的药剂快速缓解鳅苗应激反应。
入塘前的消毒至关重要,这直接关乎种苗成活率的高低及继发性引起的疾病感染。特别是经过长途运输,机械性造成泥鳅的粘液层、皮肤或鱼体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很多养户往往忽略掉这一环节,造成投苗3~5天陆续出现死鱼现象。
防止敌害
主要以蛇、鼠、水生昆虫、鸟类及凶猛肉食性鱼类等,泥鳅有肠呼吸的功能,因而泥鳅经常上下蹿动,吞食空气,实际养殖生产中易被鸟啄食。
预防措施: 1、清除池边杂草,保持养殖环境卫生,严防蛙类侵入,发现蛙类应及时捕捉,蛙卵要及时捞除; 2、进水口要用筛绢网拦好,防止野杂鱼随进水时进入池中。3、发现鸟类,及时驱赶。目前常用有效方法为拉网预防。
水质和底质的管理
不管养殖的是不是泥鳅,只要是水产养殖,对于水质还有底质的管理都是十分重要的,关于这块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我的专栏或者文章,都有详细的介绍。
泥鳅养殖过程疾病防治
泥鳅主要生病的种类有以下几种:肠炎、腐皮、烂身、水霉病、红点病、气泡病、肝胆综合征等。其实水产养殖中的病是比较少的,但是如果发展起来很迅猛,会导致大量的死亡现象,所以平时一定要以预防为主,只要管理好水质以及底质,泥鳅是很难生病的。如果真的不幸生病了,可以***用外泼+内服的方式去治疗。
---------------------------------------
关注、转发、分享文章,老李擅长各种水产养殖中遇到的问题,尤其是鱼虾蟹类,给你最专业的养殖经验。
因为专业,所以信赖。我是老李,专注于解决养殖过程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