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高密度养殖一立方水放多少?
1平方米(水深50-80厘米)可养殖出产5公斤左右的泥鳅。
流水养泥鳅,还是静水养。与放养密度相关。一般流水养一立方水可放苗4㎝左右即寸苗,1000∽2000尾,或3000尾。静水一般300∽500尾左右。 泥鳅是一种杂食性小型淡水鱼类,其肉质清淡、细嫩,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被誉为“水中人参”。 鱼类是体被骨鳞、以鳃呼吸、用鳍作为运动器官和凭上下颌摄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属于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 一般人把脊椎动物分为鱼类(53%)、鸟类(18%)、爬行类(12%)、哺乳类(9%)、两栖类(8%)五大类。
泥鳅养殖的风险与控制方法有哪些?
泥鳅养殖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泥鳅苗种质量差。泥鳅苗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泥鳅的成活率和产量。如果泥鳅苗种质量差,成活率低,产量自然不高。
2. 水质条件差。泥鳅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如果水质条件差,泥鳅容易生病,甚至死亡。
3. 饵料质量差。泥鳅的饵料主要以人工配合饲料为主,如果饵料质量差,泥鳅的生长速度慢,产量低。
4. 养殖密度过大。泥鳅的养殖密度过大,会导致泥鳅缺氧,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5. 病害防治不当。泥鳅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如果病害防治不当,泥鳅的成活率低,产量自然不高。
泥鳅养殖的风险控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选择优质的泥鳅苗种。泥鳅苗种的选择是泥鳅养殖成败的关键,一定要选择优质的泥鳅苗种。
2. 改善水质条件。泥鳅对水质的要求较高,一定要改善水质条件,以满足泥鳅的生长需要。
3. 投喂优质饵料。泥鳅的饵料主要以人工配合饲料为主,一定要投喂优质饵料,以保证泥鳅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4. 控制养殖密度。泥鳅的养殖密度过大,会导致泥鳅缺氧,生长缓慢,甚至死亡。一定要控制养殖密度,以保证泥鳅的健康生长。
5. 加强病害防治。泥鳅容易感染各种疾病,一定要加强病害防治,以保证泥鳅的成活率和产量。
鱼缸泥鳅养殖密度?
如果是建造的专用泥鳅养殖池的话,每亩可放3-4厘米长的鳅苗5-10万尾,这样投放的密度比较大,经过8-10个月的饲养就可以上市了,每亩地能产出泥鳅达250-400公斤。每尾体长15厘米左右,体重10-15克达到商品规。
2、如果是稻田养殖的话,养殖的密度就要少很多了,每亩稻田放养体长3厘米左右的鳅苗1.5-2万尾,第二年上市,每亩稻田可收获泥鳅30-50公斤。
泥鳅养殖密度多少最好
3、如果是房前屋后挖的养殖池养殖的话,每亩地科投放投入长3-4厘米的鳅苗4000-5000尾。这样的饲养方式,经过8-10个月的饲养,亩产可达100公斤以上。
因此,一亩地养殖多少泥鳅?主要还是看养殖的模式,而不能一概而论,从以上是三个养殖模式来看,稻田养殖虽然可以泥鳅、水稻双丰收,但还是没有专业的养殖泥鳅经济效益高,差的太远。第三种模式属于少量的饲养,家庭周边饲养,效益也不错。具体选择什么样的养殖模式,我们还是看自己的情况,灵活的选择了。
选用大点的鱼缸
建议选用45公分*(高)*30公分(长)*30公分(宽)的大缸。这个尺寸的鱼缸可以饲养10条左右的泥鳅。考虑到成年泥鳅体长10~15公分,不适合在小缸饲养。另外,建议尽量将鱼缸摆放在光线明亮的地方,如果是阳光直射的地方的话,要注意控制水温。还有就是,泥鳅耐寒性差,冬季的话需要注意水温过低,否则它们很容易进入冬眠状态。最好的做法是将它们放在室内向阳处,控制水温不要过低。水温控制在夏季27~30℃。
1亩=666.67平方米 泥鳅放养密度为80尾/㎡ 666.67×80=53333.6≈53334尾 一亩大约下53334尾 无土泥鳅养殖的鳅种苗放养 种苗放养前10天,养殖池加水30厘米,将20千克生石灰加水化浆后立即全池均匀泼洒消毒。3天后施基肥肥水,培育池水中的浮游生物,使鳅种在下塘后就可摄食到一些天然饵料生物。 种苗放养时间为5月17日,放苗时对暂养的野生鳅苗进行最后挑选,操作方法是,在较大容器中配制4%的食盐水,将野生泥鳅苗倒入盐水中浸泡4~5分钟,伤病的泥鳅苗会剧烈蹦跳,体质差的泥鳅苗会发生昏迷、软弱无力,淘汰这类个体,将在盐水中正常活动的泥鳅苗进行放养,通过食盐浸选法共放养泥鳅种96 千克,放养密度为80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