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小麦光照适宜种才能高产
小麦在生长的过程中,对光照的需求较大,光照不足就会导致小麦生长不良、根茎细软,容易倒伏,所以在养护小麦的过程中,需要为其提供全天的日照,让植株可以正常的进行光合作用,生长的更加茁壮。
选择良种:选择生产力高、抗逆性强、不早衰的品种种植,有利于提高产量。
田间管理:在1月中旬至2月下旬进行化学除草,还要科学调控防倒伏。
病虫害防治:常见的有赤霉病、***病,应及时防治。
1、主推“适墒、适期、精播、机播”四项技术相配合。适墒是一播全苗的基础,优质小麦的适生区为两合土、黏壤土或黏土。适宜出苗的土壤含水量:两合土18%~20%,黏壤土20%~22%,黏土22%~24%,低于上述指标,应浇好底墒水,还要保好口墒,以确保一播全苗。适期精量播种是苗壮的基础,早播小麦生长过旺易形成老弱苗,晚播小麦苗弱、群体不足。推广机械精匀播种可确保播量准确,达到苗全、苗匀、苗壮的目的,并提高播种作业效率。
2、推广适时精播技术。适播可以保证小麦冬前有足够的积温,利于培育冬前壮苗。适期播种要根据品种的冬春性和当年的气候条件而定,一般在正常气候条件下,我们豫东地区半冬性品种以10月8-13日播种为宜,弱春性品种以10月15-23日为宜。根据近几年的生产实践,在精细整地、足墒下种的前提下,半冬性基本苗15—18万/亩,播量8-10公斤;弱春性品种基本苗20-25万/亩比较适宜,亩播量10-13公斤。具体到每块地的播量要根据种子的千粒重、发芽率、整地和墒情等综合确定。
3.加强田间管理
保证全苗。在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种要补浸种催芽的***,这是确保全苗的第1个环节。出苗后遇雨或土壤板结,应及时进行划锄,以破除板结,达到通气、保墒、促进根系生长的目的。
浇好越冬水。浇好越冬水有利于保苗越冬,年后早春保持较好墒情,应于立冬至小雪期间浇冬水,对地力高、底肥足、群体适宜或偏大的麦田,适期内晚浇,可不施冬肥;对底肥不足或者中低产田,冬前群体小、长势弱或因旺长而脱肥的地块,应在适期内早浇,结合浇水追肥施尿素6—8公斤/亩。
推广化学除草。旱荐整地时亩用48%乐斯本200ML进行土壤处理防治地下害虫;纹枯病在药剂拌种的基础上,起身期亩用12.5%纹霉清120ML兑水50KG喷施1—2次控制发展;***病达到防治指标时亩用20%***酮75ML加水40KG均匀喷施;赤霉病于齐穗期亩用50%多菌灵100ML兑水40KG喷雾防治;
防治蚜虫、吸浆虫、粘虫,选用吡虫啉,锐劲特等农药。适时收获优质小麦在腊熟末期即可收获,此时,籽粒的千粒重最高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也最优。蜡熟末期长相为植株茎秆全部黄色,叶片枯黄,茎秆尚有弹性,籽粒含水率22%左右,籽粒颜色接近本品种固有色泽,籽粒较为坚硬。要全部使用联合收割机收割,提高收割效率,快收快打,颗粒归仓。收获时要注意分品种单打单入贮。
小麦种植技术?
关于这个问题,小麦种植技术是指种植小麦所需的一系列技术和方法。以下是一些小麦种植技术的要点:
1. 土壤选择:选择适合小麦生长的土壤,通常要求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
2. 播种时间: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小麦品种的生长周期,选择适当的播种时间。
3. 播种密度:根据小麦品种和土壤条件,确定合适的播种密度,以确保小麦植株之间的间距适中。
4. 施肥:根据土壤的养分状况和小麦的生长需求,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以提供充足的养分供应。
5. 病虫害防治:定期巡视田地,及时发现和防治小麦的病虫害,***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使用农药、轮作等。
6. 灌溉管理:根据小麦的生长需要,合理安排灌溉,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过度灌溉。
7. 除草措施:及时清除田地中的杂草,以减少对小麦生长的竞争,可以***用人工除草或喷洒除草剂的方式。
8. 收获时机:根据小麦的成熟程度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收获时机,以保证小麦的品质和产量。
以上是小麦种植技术的一些要点,种植者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和经验进行调整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