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做的最拿手饭菜是什么?无论到哪你都觉得最好吃?
每逢回家胖三斤,就是对我妈做饭最好的肯定吧。
我妈做的饭,平心而论,说不上好吃,没有那么多的样式,也没有那么多颜色搭配的色香味俱全,但就是让你放不下筷子,吃了一口又一口。我和姐姐百思不得其解,每次吃完饭都摸着溜圆的肚子,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这就是“妈妈的味道”。
老妈做饭很用心
她记得每个人的偏好,包一顿饺子,她能做三种馅,因为我不爱吃韭菜,姐姐不爱吃羊肉,爸爸不爱吃芹菜,妈妈会调好几种馅,让我们自由选择。
她熬的粥,是真的熬出来的,水和米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不会有任何的违和感,喝了一碗又一碗。
与时俱进的老妈的饭菜
我妈会做的菜样式不多,但她总在更新菜谱,她从网上的小***学了很多菜,还经常自己发挥一下,调整口味,更适合家人的胃口。
老妈是魔法师
我妈是个魔法师,因为我姐经常不报备就带着一家老小回妈妈家蹭饭,我妈总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做出一大桌饭菜,给蹭饭的人吃。
邻居家的大妈说我姐太过分,老不提前报饭。我妈说,回家吃饭,不用那么多说法,家,就是回来就有饭吃的地方。
妈妈做的饭,就是有魔力,因为饭菜里有“妈妈的味道”。
最幸福的事,就是一家老小坐在饭桌旁,聊聊天吹吹牛,举起筷子吃妈妈做的饭菜,听听妈妈唠叨,爸爸狡辩,孩子撒娇,吃妈妈给我夹到碗里的脆骨,看着我们大快朵颐露出开心的笑,让我也感受到做一个孩子被妈妈照顾的幸福感。
我的老家在豫西南,小时候地里产出少,庄稼产量低,农村生活水平低,一日三餐只能在粗粮上做文章,小麦白面一年到头吃不上几顿。记忆里,母亲做的最好吃的饭,除了杂粮煎饼就属面疙瘩好吃了。
做面疙瘩需要功夫和耐心,将小麦粉倒入盆中,慢慢洒入清水,这过程要慢慢洒、慢慢试,没经验的洒水往往掌握不好,多了太湿,少了太干,都搓不好那种细细匀匀的疙瘩。水洒的刚刚好后,两手抓起面粉对搓,要不急不躁耐心搓上20——30分钟,将面粉搓成小米粒大一点的样子待用。
然后烧开水,一次抓一小把面粒撒入沸水中,同时用筷子快速搅动,看看稀稠正好。加一把青菜,打两个鸡蛋,滴少许香油,一锅美味疙瘩汤就成了。
我的爸爸从没下过厨,妈妈做的最好吃的扣肉,每次回家,必定要吃一碗妈妈做的虎皮梅菜扣肉,才会觉得流浪的胃回了家。
妈妈小时候家里穷,生活极度缺乏油水,以至于有了我和弟弟之后,妈妈尽可能的给我们做大荤的油水多的菜,因为这在妈妈的认知里是最好的菜。
扣肉需要的配菜是梅干菜,妈妈说自己做的梅干菜最好吃,她特意在郊区租了一块地,种了各种蔬菜,其中就有梅干菜的前世—排菜(老家的叫法)。
妈妈做的梅菜扣肉菜香肉糯,没有油腻感。为此,我特意跟着妈妈学过艺。
妈妈每次是先煮肉,肉用上好的五花肉,水里放入姜片和香叶。肉煮熟后捞出肉,肉汤留用。
接着锅内热油,肉皮朝下放入油锅中炸。这是最危险的一步,油与肉皮碰撞后会嘣的溅出很远,真的很恐怖。妈妈每次都是用锅盖盖住,然后锅里就像放炮一样,“砰砰砰”的响声四起。
然后把炸好的肉再放入肉汤中煮,只有经过这一步,扣肉才会出现虎皮。
再次煮好后把肉捞出,切片,抹上盐酱油之类的,然后放入碗中,上面撒上炒制好的梅菜末,最后上锅蒸熟即可。
妈妈每次怕我没有扣肉吃,过年回去时会给我做好很多份扣肉,然后给我带回家。每次吃到妈妈的扣肉,都会想起锅内砰砰砰的爆炸声,心里说不出的滋味。
妈妈的虎皮梅菜扣肉,永远藏在心里最柔软的地方。